行迹 2.0.1.1

前两天打开水木社区,批阅完某版面上大片的年终显摆帖之后,看到有人发了个讨论帖:你们班高三当初高考第一现在都在干嘛?觉得挺有意思的,我于是回想了一下……于是才想起来,原来我所在的那个高三班里的高考第一居然是我……

瞬时间有点挂不住的感觉……老实说我其实一直以来都是庸庸碌碌的感觉,谁知道高考的时候怎么考了一个全班第一来的,因为太偶然,居然都把这事给忘了。联想到此时的我,唉,实在算不上是为班级争光……

幸好看了看后面的讨论,发现读书好其实不一定温拿,于是心里才算平衡了一点。

紧接着就想起,仿佛也到了该年终总结的时间了。本来觉今年实在是头绪繁多,感觉光是总结都得写上好几篇(其实关于数码玩具方面都已经总结过一篇了)。但是突然又想起前几天在微博上看到的一篇文章——《Traveling, Writing and Programming》,就想起自己虽然比不了人家实力+护照双重给力,今年到也是去了几个地方,再加上因为自己偷懒,各种游记欠奉,倒不如就写个类似的吧。

总的来说这一年,仿佛是我自从开始例行年终总结以来,第一次没那么苦逼兮兮。2011年,我毫不否认自己运气不错:工作得到肯定,也被给予了新的机会,甚至连北京新开始的汽车牌照摇号也让我给抽中了!

当然,自己的努力也不能被谦虚掉。最自豪的是从年初开始,已经坚持了一年的慢跑锻炼。这让我的体重得到了控制,之前困扰我的膝盖伤病居然也随着肌肉的结实被治愈了,期间为了检验成果,还去跑了一次半程的北京马拉松。从中我学到了很多,如何否定自己,如何持续自我激励,如何循序渐进,甚至如何学会欣赏一项自己原本不太熟悉的运动……

这些,我想都不止是有益于健身。更何况人生最大的成就感,莫过于战胜自己。

 

然后这一年就是所谓的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了。这一年来,先后去了美国,台湾,香港,期间也抽空回了趟老家,当然大多数时间还是呆在北京。既见识了一直就想见识的美国,纽约,曼哈顿,也去波士顿探访了梦中的MIT和Harvard,然后又去了改变我人生观的台北和花莲,以及顺道到此一游的香港。

感触良多,甚至让我对于之前特别熟悉的老家和北京都有了不同的感受。就好像是A*算法里的寻路,每探索一个点,其实都会对已知的路径产生新的看法。

 

纽约,我要先说纽约。

说它是大都市中的大都市也不为过,虽然北京有更大的地盘和更高的楼房,但仔细体验了这里之后,我还是想说,它才是真正的大都市。

它的楼可以很老,道可以很窄,但是经不住每一处都是都市文化的名胜,每一寸土地都散发着金钱与艺术的混搭气息。它的街也许只有狭仄的门面,兼散发着旁边地下室潮腐的气息,但也同时散发着梦想的味道。它很赤裸,很极端,有些肮脏甚至暴力,但却被所有其他的地方的城市奉为榜样。时代广场,百老汇,第五大道,麦迪逊公园,联合广场,甚至中央公园都无时无刻不出现在世界各地的影视文学作品里。它不只有美国的波普文化,也有纯正的欧洲古典艺术,加上唐人街的美食和中央公园的自然,这里是离全世界最近的地方。

甚至刚来时的有一天下午,我在第五大道的一家星巴克里晒着太阳,想着:这就是身在世界中心的感觉么?

但与此同时,我也发现生活在这里的人也并不比我们多长了些什么,照样也需要休息,需要锻炼。照样会因为午餐的价格而斤斤计较,照样会觉得在30多度的气温里上下班是种煎熬。他们也许能比我们多看一些百老汇的歌剧,多在街上碰上一两个名人,但是作为自己的生活,却依然是一天一天的过。

这仿佛是一个不表自明的道理,但是作为一个从内地小城市奋斗到帝都的孩子,却仿佛爬出深井的青蛙一样方才明白,城市再好也不过是个平台。自己的生活,其实是跟过法关联更大的。

于是对于自己的人生轨迹很释然,于是也更加倍努力地想要过好自己的生活。

当然,作为慢跑之都的纽约,给我在慢跑的氛围和装备上都充足了电,也是一个附带的收获,现在想想自己最怀念曼哈顿的地方,居然是岛东边的那条沿河跑道。

 

然后是波士顿。

老实说我在那里待的时间很短,抛去一天去吉列体育场看西班牙与美国的足球友谊赛,可能真正在城里的时间也就一天。但这一整天,我没有浪费好天气。我跳过了市中心所有的景点与热闹,直接徒步穿过查尔斯河,在剑桥独自穿行了一天。

这也许是我今年过得最惬意的一天了。清晨的宁静中,在MIT的校园里闲逛,还因为Frank Gery设计的楼实在是太过怪异而差点错过了MIT的CS&AI实验室……赶在中午之前参观每周日上午免费的MIT博物馆。在午饭的时候借着Google地图找到同事推荐的最让他怀念的学校边上的美式汉堡店,点上一个让他赞不绝口的健力士汉堡,下午又在午后的阳光里享受Harvard校园里百年大树的树荫,傻傻地一栋一栋地看教学楼上的系别名称……

更具体的游记大概有这篇之前的详细游记就够了,总之真心羡慕这里的人的生活状态。有宁静的校园,也有欢乐的河水,有技术极客的圈子,也有文化艺术的氛围。不急躁,不分心,有时候觉得自己读PHD做学究的梦想还真是死不了呢。

如果说曼哈顿是一个我愿意在35岁之前奋斗的地方,波士顿的剑桥应该是我渴望一辈子专注做一件事时长居的地方。

 

如果说美国总是让人想起事业的梦想的话,台湾则大概代表了人生的另一个梦想,那就是做一个会生活的中国人。得益于难得的自由行,我没有去日月潭阿里山,倒是随性选了些人少的去处,这才真体验出了台湾的真谛。

在台湾这个地方,你没有办法不文艺。一进台湾,生活就好像被按下了慢速播放键。繁体字,各种告示牌后面多加的一句“某某政府关心你”;繁忙却不匆忙台湾夜市,简单却每道细节都考究的小吃;会打着伞迎出门,用嗲嗲的台语问候你的旅店前台,递给你鲜榨果汁还跟你调侃两句的摊贩大叔……

以至于连台铁自强号两小时从台北到花莲的车程都被我嫌太短,海景还没看够呢。

 

到了花莲,更是让人浑身像被海风吹酥了一般。

我以前曾经打趣,说如果我爷爷所住的老家农村里能有干净的自来水,电力以及快速的互联网,我就愿意回老家宅着。而这里这些都有,并且景致更加无敌,居民更加可爱……可以想象,生活在这里是多么的梦幻,以至于我一来就很没出息地在blog上写了这篇《来台湾,拷问我们的幸福》……

来的时候,正是台风要来,风云变幻,自然之雄秀令人折服,而所接触到的台湾人也都让人觉得温暖且欢乐。

在阳光和小雨交加的下午,这个有些日式风格的海滨小城有一种不可思议的感染力,漫步在海边,巷里,捧着鲜榨的果汁去小店逛,或者在便利店外的椅子上捧一杯咖啡等雨停……最能消磨人斗志的东西叫做满足。

之前觉得不管是台湾的电影还是文学作品,都有些过于甜腻,直到来到台湾才明白,如果一个画家画出的画美妙,最大的原因只能是他身处的景致令人心醉。

台北,北京,香港。

如果说纽约是给事业准备的都市,花莲是为生活而存在小镇,那这居间的台北,北京和香港就显得没什么特色了,倒不如放在一起比一比。

相比之下,我最喜欢的是台北,当然主要因为台湾的人。除此之外,还有淡水的码头,新北投的温泉,士林和师园的夜市,以及把他们串联起来的三地之中最宽敞的台北捷运。

从台北回来,我和kiki同学一起从香港转机,也算是让我这个土人体验了一把香港。作为一代大陆人心中的繁华影像的实景,香港并没有给我太大惊喜,倒是因为刚从台湾回来的缘故,这里的一切也让人觉得冷冰冰,总之从一开始我就失去了兴趣。陪着kiki同学及遇到的其他几位同学逛了一天的街,最终唯一花出去的钱却只是晚上请他们吃饭的饭钱……

可能唯二的亮点也就是正宗的港式美食和兰桂坊了吧。

当然,还有一件事也许值得一说——坐香港的出租车。第一次坐右舵车的前排左侧,让我这个新司机有些不习惯,车子不是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另外总觉得对面开来的车在逆行。不得不说生活习惯是个很有意思的事情,我想这也是为什么人应该趁年轻多体验不同的生活方式的缘故吧。

然后就是回到北京了。今年秋冬的北京被空气质量问题搞得很郁闷,以至于所谓的北京最好的季节也显得没什么可赏味的。但是回想一下之前的香港之行并不是很值得回味的一个原因就是觉得,现在的香港相比于北京,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东西,甚至还少了些文化。

好吧,虽然我是一个在这里住了快满十年却依然没有归属感的异客,北京确实有自己的风味。只是宜不宜居,又或者说像我这样的人生活在这之中有多少烦心事又是另一些不值一晒的鸡毛蒜皮了。

 

写到这里,这篇唠叨已经有些超长了……翻回去看一下自己去年的总结和展望,其实对于今年的生活,本没有太多的目的性,连计划也只是不知什么脑子混沌的时候写下来的:在日渐平淡的生活里我们不能停止折腾!也许从这篇看来,今年这一年到真是不负这句话。虽然感觉好像没有什么明显的成就,但是身心都修炼了颇多,倒真有些像高三时不管考试也不管成绩只是默默地在干该干的事情的感觉。这大概也是为什么今年的总结,总体来说令人没那么纠结的原因吧。

明年呢?明年就是离家十年的日子了,还是得坚持工作,坚持旅行,坚持锻炼。但最终还是希望能通过这些选定自己的未来的路,或许再朝着目的地走两步吧。

本文网址:http://blog.perlfect.me/2011/12/20/personal-review-2011.html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