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rface Pro 3

闻着Surface Pro3风扇里吹出来热风中的崭新电子设备特有的烧烤塑料和硅材料的气息,我决定写写个人的Surface Pro 3感受。 继去年入手Lumia 1020之后,我又抱着“不亲自体验就没资格使劲黑”的态度入坑了Surface Pro 3. 当然大前提还是我确实很想入手它,因为不管发布会上被人拿起来往地上丢还不坏,还是含Type Cover比13寸MBA轻这种硬货,还是手写笔一键唤出OneNote这样的机巧,都让我有一种“微软居然变得有料,变得酷了起来”的感觉。果然乔老板说得对,对自己的软件有爱的人最终都要自己做硬件。

但是,这些都不重要。

现在的我,购买电子产品其实很少关注硬件配置,因为产品的形态和花样越来越多,所以其实更重要的应该是它们跟其典型应用场景的适配度。我之前跟好几个Surface用户聊过,大家都有一个共同的感受就是:虽然没觉得这个产品有什么不好,但是就是买了不久之后就搁在那里不用了……我想大概也是因为Surface Pro 3之前微软只是想做个功能尽可能多的东西,但是应用场景不明确的原因吧。

那么之所以想买其实是基于三个典型的应用场景,而我现有的设备都无法满足我:

然而,一些小细节却让我差一点第二天就退掉它……

拿到它的当晚,我兴冲冲地给它装上了Visual Studio 2013 Express,但是却发现它在被按下电源键或者合上Type Cover之后就休眠了,再次按下电源键之后还得能十几秒才能点亮屏幕。这样的话, 根本不能当平板来用啊!更奇葩的是,再次唤醒之后,之前连上的WIFI不能用了,必须断开重新连接才能重新上网。

后来才发现原来是windows phone虚拟机需要的Hyper-V虚拟机跟自家的电源管理过不去。果然东西太复杂了就是容易被坑。关掉Hyper-V之后一切恢复了正常,只是再想拿Visual Studio写WidnowsPhone app的时候就得重新打开,并且牺牲所有的平板特性。当然,这个时候如果是乔老爷这种强势的PM一定会辩解说,如果你要做严肃的开发,你就不会把它当平板用……

在度过了最初的危机之后,我又花了几天的时间来重新熟悉很久没有用过的Windows系统以及新的Modern UI。现在终于可以说点SP3的好与不好了。

先说不好吧。

在入手SP3之前,其实我是想等Apple的MBA更新的,我当时想的是,如果苹果能推出Retina + 触摸屏的MBA,也许SP3就没什么竞争优势了。但是在用了这几天之后,我却逐渐理解了MBA的合理性了。

首先是触摸屏,如果一个设备你只是拿它当笔记本使用,而且配备了一块像苹果这样好用的多点触摸板,你根本不需要触摸屏。自从用上了苹果的触摸板,熟悉了触控手势之后,我就再也回不去用鼠标的时代了。如果说手都不用离开键盘就能完成所有的操作,触摸屏确实是多余的,反倒是多种操作并存的情况下,会让人有些无所适从。

而SP3的新Type Cover,虽然加入了背光,手感也有了质的提升(至少不逊于Macbook的敲击手感),但是那块小小的触摸板还是差得很远,手势识别不是很精准,而且翻页操作总是做不到丝般顺滑,虽然页面滚动速度比是可以调整的,但是总是很难把握,要么就翻得太慢,手累死,要么就闪得太快,眼睛累死。

其次是Retina屏,SP3的这块3:2屏幕被各种评论家誉为良心,但是在软件没有优化的情况下(典型例子就是Chrome浏览器),显示质量其实非常令人难受,不是字体支离破碎,就是整个界面变成了微缩景观。令我直接想起了初代Retina Macbook Pro的尴尬。

所以作为一个SP3用户,如果你想把它当笔记本来使用,那就忘了它的触摸屏好了。至于超高分辨率的屏幕,还是耐心等它真正发挥优势的那天把……

再说说好的吧。

首先是轻,对的,作为一个可以拿来编程的设备,它真的很轻!从此出门再也不用为要不要背电脑烦恼了。

然后是Window 8.1,很久没有接触Windows,现在发现这个系统已经有了一些自己的交互特色,微软在功能之外,终于有了一些自己的设计哲学。

点亮屏幕就能传递信息的动态磁贴就不说了,说些新鲜的。

比如在Modern界面上直接敲键盘就开始搜索应用和文件,回车就直接打开对应项目,直接让Everything和Alfred这样的应用下岗。

用手指从屏幕左侧边沿划入屏幕,就能切换至之前的应用,手指在屏幕左侧停住就能分屏显示,这可是我在Mac上想了很久但是只能靠第三方软件才能实现的功能,而且这个时候才能显示出SP3这块高分屏幕的优势。

如果说苹果的产品减法做得一直很好,以至于界面简洁,用起来也顺手,那么微软之前的问题就一直是过于繁复。当然繁复也有繁复的好,比如在想要的情况下,你能获得更多的信息:

所以公平的说,Windows是在另一个难度级别来尝试把软件做到易用和好用。借用《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里面的观点,复杂性并不是问题,因为这个世界本身就是复杂的,问题是复杂性带来的迷惑性。

类比一下,Mac OS的软件好像高中物理课本,其简洁和完美来源于对你的使用习惯的塑造和应用场景的限制,就好像高中物理里大多数定理都只能在理想情况下成立一样。而Windows软件则直接给你一个真实世界,复杂,却有着更多可能。

最初我还在想,Windows 8.1上会不会有Mac上那么多美轮美奂的软件可以使用,后来才觉得自己多虑了,Windows Phone平台的软件生态确实没法比iOS,但是Windows本身可一直是桌面软件的主流。比如最近有朋友推荐给我一款叫做Popcorn Time的软件,他在我的SP3上安装好之后说,原来Windows版的客户端比Mac版的多了这么多功能,还内置Chromecast支持,直接让我又找到一个SP3的应用场景:家用免费高清播放器.

另外,为了能够在泡咖啡馆的时候写写东西,我也一直在寻找一款跟Mac平台的The Journalist

类似的Markdown编辑器,而最后的结果,就是我现在正在使用的这款:Downwrite。Modern界面,简洁好用!

相比之下,The Jouralist那种继承了苹果iTunes设计风格的文件管理现在反倒让我觉得非常不方便了。

而且作为促使我买Windows机器的原因之一,不得不夸赞一下Windows下的应用开发工具,特别是最新的Visual Studio, 默认改用暗色界面之后,真是令人大爱:

另外,电磁笔和OneNote的配合真是画草图的利器,涂鸦完毕之后直接框选就能生成图片,对于创意人员,设计师来说,是生产力利器无疑。即使像我这种没有艺术细胞的人,也可在做软件设计的时候不用去UML工具里拖拽,而用简单的手绘软件流程架构图来记录自己的想法。

对于开发者来说,可能最大的一个问题是Windows对于脚本语言和命令行工具的支持不如类*nix系统的Mac OS,这个倒是一直是一个我没想好怎么解决的问题,Cygwin显然不够优雅,也许putty+Linux云主机才是更好的方案吧。

本文网址:http://blog.perlfect.me/2014/09/14/surface-pro-3-review.html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