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读的一些书

去年初,因为觉得不管是自己还是身边的人都需要多读书,于是在换工作时选择了加入Google的Play Books组。于是把自己的知乎签名改成了“原来卖广告,现在卖书”。

一年下来都在忙一个新项目,同时也为了了解这个行业以及贯彻Dogfood精神,自己在不同的平台上读了不少书,因为这一层原因,具体书的内容反倒没有很多筛选,有时候往往只是随便挑了个畅销书或者为了测试某些产品特性。但是这一年的杂食,比起前几年总是功利地捧着计算机大部头,生怕读错了一个字,反倒感觉又有些找回了读书的乐趣。

回顾一下今年读过的还有印象的书,供大家参考吧。

The Everything Store

因为开始做面向终端用户的产品,特别是书籍这个品类,于是第一时间把贝索斯的传记找出来读,感觉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这个人在执行力,比如当Amazon想要进军玩具产业而货源不足的时候,他会带着自己的员工去Toy R’Us店里刷爆信用卡买玩具给Amazon的网店补货。至于我最关心的他是怎么支撑这么大一摊子还持续有钱烧,书里倒是没有提及,估计对于一个在投行干过的人来说,这都不是事儿吧。

里面也提到了贝索斯的一些管理理念,比如他给员工提供免费停车位,理由是不希望员工着急赶巴士回家,而是可以在公司随便干到时候都可以,这一瞬间我真觉得他哪怕要是在中国创业可能都能成呢…… 只是看完之后更加不想为Amazon工作了,虽然那一路高歌猛进的股票和每个月都有新产品出来的速率看起来还是很诱人,只能祝在Amazon的朋友们好运多赚钱吧。

Alibaba: The House That Jack Ma built

自然的,接下来就开始读马云的传记了,说起来这本书还是我一个据称靠买阿里巴巴股票赚了不少钱的东欧同事推荐的,如果说贝索斯的Amazon从一开始就有着长远目标,所以并不急着赚钱,阿里巴巴虽然每次也准确把握了时机,但是马云的事业还真是从小处着手,一步一步扩大的,从翻译公司到互联网信息黄页最后到电商和支付,基本上是紧跟着中国互联网发展吃够了先发者的红利。我对于阿里巴巴一直以来的疑惑就是一个对技术不甚了解的人到底是怎么建立这么一个科技巨擘的,从书里的故事来看,相比于很多技术创业者拿着技术找应用,马云则是一个正正经经的生意人,拿着生意找技术解决方案。大概也这是因为角度的不同,因此自己作为一个做技术的总觉得马云的每次战略投资都眼光独到的原因。对于业务的深入了解,才是阿里巴巴成功的原因。

Shoe Dog

Shoe Dog是Nike创始人Phil Knight的传记,去年读到过的最好的传记。除了Nike本身的各种传奇故事以外,感觉自叙的这种手法,很好的捕捉到了当事人对自己的事业和跑步这件事情的热爱。记得前些年Nike被Fast Company评为最具创新意识的企业我还觉得有些惊讶,来到美国之后接触到了Nike在跑步方面的核心产品线,而不仅仅只是在国内泛滥的潮牌之后,才慢慢改观我对它的刻板印象。而这本传记,则是让我看到了这种创新的动力来源,那就是创始人对跑步,对运动的热爱,这是我在前面两本传记里都没有看到的,所以Amazon也好,阿里巴巴也好,都是生意而已。

看完了这本书之后,又去看了国家地理跟Nike一起拍的Breaking 2的纪录片,看完之后信仰充值一般就立马买了Nike的Zoom Fly,想起小米前几年面向发烧友的营销,殊不知Nike在快四十年前就这样做了,现在依然是做得最好的。

当然,当我收到Nike发来的快递时,上面写着发货商是Blue Ribbon Sports,还是禁不住会心一笑,不忘初心啊。

Zero to One

Zero to One是硅谷风云人物Peter Thiel写的书关于创新的书,因为引用paypal的例子过多,读起来总有一种想当年的感觉。不过感觉这个人确实是一个非常接地气的投资者,相比于很多硅谷的著名人士,他可以说是“偶像包袱”最小的,也不太关心政治正确,所以有些时候他的一些言论确实可以切中要害让人感同身受。

当然对我来说也有些改变思维方式的观点,比如他说当一个企业一门心思在研究怎么削减运营成本的时候,它就已经停止创新了。对于自己也刚刚开始小打小闹创业每一分钱都要掰着花的我来说,也算是开阔视野了。

The Lean Startup

Crossing the Chasm

也正是因为自己在兼职创业的原因,又刻意去读了一些创业和市场方面的书,The Lean Startup和Crossing the Chasm都算是科技创业人士的必读了,但是这两本书是极其典型的美式商业书籍,由咨询师或者咨询公司编写,行文流畅,实例很多,读起来很爽,但是回味起来全是套路,没啥实操价值。估计也是所有咨询建议的通病吧。

说起来,这类书籍还真是美国文化市场的一个特色,也是各种机场文学的主力。

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

说到机场文学,The Subtle Art of Not Giving a F*ck应该算是集大成者,作为去年各种畅销榜单的常客,他的套路非常典型,基本上就是某个人小有所成,然后把自己的人生哲学写本书告诉你应该怎么生活和工作。这种自我改进人生哲学方面的书,最大的特点就是非常易读的同时给你一种自己有所得的幻觉。偏偏美国大众还特别买单,要我看虽然也算是读书,但其实算是美国社会反智的一个例证,如果连自己的生活都要从别人那里吸收理论,那自己的脑子在想什么呢?

要不是当初为了测试随便买了排行榜上的这本,我是绝不会去读这种书的。

Ready Player One

Annihilation

Ready Play One和Annihilation是去年我读过的两本科幻作品,巧的是这两本小说今年都会被搬上大荧幕,所以我也终于可以当一次原著党了。Ready Player One是一个电子乌托邦的科幻作品,又或者说是一个死宅靠打电子游戏逆袭成为人生赢家的故事,看这梗概大概你也知道这本书读起来是多么爽了。当然对我来说它的价值主要还是了解北美的游戏亚文化。

对于马上要出来的电影,我倒是并不太看好,主要是里面的游戏文化的引用太多,转换成画面反倒很难发觉。倒是它的有声书版本是由星际迷航演员Wil Wheaton朗读,从他客串The Big Bang Theory的表演和常年活跃在各种ComicCon来看,他代表的正是这部小说的目标受众,所以听起来感觉真是绘声绘色。

Annihilation是一部很奇葩的科幻作品,因为是三部曲的第一部,所以故事的走向其实还不明确,但是至少有一个特点可以说,那就是这本书里面没有一个人名。也不知道是作者是取名困难者还是别的什么原因。总之它的设定就是在一个迷之区域探险家的身份都不再重要,所以就以职业名代之。作者看着是个男性,但是因为主角是女性,整个小说的行文风格特别感性,导致节奏也比较缓慢……

80/20 Running

最后这本是一本关于跑步训练理论的书,也是因为跟自己的爱好相关才找出来读的,整本书基本的论点就是作为长跑者,应该用80%的时间进行低强度长距离的训练来磨练身体的耐力,然后用20%的时间进行高强度训练来提高速度极限。而强度的定义主要依靠心率数据来划定区间。所以我带了一年的心率表,终于找到了心率区间的理论基础以及学会了怎么去用心率指导训练。同时因为各种心率表和运动app都带有这种功能,可见这个理论的接受程度还是挺高的,强烈推荐跑步爱好者去看一看。

最后,必须坦白的是,虽然这是一个阅读的总结,但里面大多数的书其实并不是我自己“读”的,而是别人“读”给我听的,这里面的好处就在于,我可以利用上下班通勤时间以及跑步的时候来进行一些不那么深层次的阅读。

所以这也揭晓了最开始我在做的产品,没错就是Google Play的有声书,因为我们想把阅读变成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为此我们努力让读书这件事变得容易。以前做视频广告的时候,我们总爱谈论TV Everywhere,而这次通过各种平台的集成,我觉得我们实现了Books Everywhere,自从有了它我上下班路上都不听歌了。

官宣

保密了这么久,现在能毫无顾忌的谈论它真是很开心:)

comments powered by Disqus